自从我被加上创业导师的这个称号之后,我就被无数的BP(business plan)包围着,有200多个创业人士登门拜访,与我深度交流。
这是一个美妙的体验,创业人士的奇思妙想加上我近十年的工作经验,总能擦出想法的火花。
我常常用:但行善事,莫问前程这8个字告诫自己。
我相信,只有真心的帮忙其他人才能让自己更有价值。
与创业人士的交流是需要不少的耐心与经验的,我感谢这么多富有激情的创业人士把我们的梦想毫无保留的讲给我听,由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今天,我把我听到的想到的所有些关于创业的事情都写下来,期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创业人士,更快的走向成熟和成功。
1.创业的本质是便利别人还记得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阿米尔汗讲的一句话吗?我也常常告诫前来咨询的创业人士,假如你不缺钱就不要急着赚钱,只须你把事情做好了,钱自然会来。
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台湾朋友,她来国内创业做一款针对学校的管理系统与管理解决方法。
创业已始,她发目前国内做事太难了。
她尝试着去学习和理解国内的一些潜规则,并付诸实践。
但文化的差异让她一直难于理解那些复杂的人情世故和似有似无的弦外之音。
终于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累了,不想去做什么背离理想与信念的事情了。
她决定坚持我们的信仰永远用最好的商品与服务,最低的价格与最真诚的态度去打动顾客。
从那将来,我又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听到了她爽朗的笑声。
起初,业务虽然艰苦,角逐虽然激烈,但她总能自得其乐。
她毫无保留的给每个潜在用户传授经验,即便那些潜在用户根本不想买她的商品。
一年半过去了,有一天我偶然在奥体公园碰到她的时候,从她口中得知,她已经签下了100多个学校的业务总金额超越3000万元!而且80%都是主动找的她!大家创业主观上其实是为了改变我们的,活出不同的生活。
但其实,大家所有些价值都体目前大家对社会付出,对大家的顾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坑人的买卖注定在这个信息互联年代做不了长久,由于好事不外出,坏事传千里。
你服务过的人都是你的顾客,从他们口中得到的信息,肯定比你从咨询公司里面买的数据有价值。
我不不承认,有的人通过坑蒙拐骗积累了不少财富,但真的的创业人士是不应该追求如此的东西的。
就像,马云用我们的行动在实践着:为小企业服务的诺言。
所以他是全民偶像。
创业需要正能量,由于谎话好似迷雾终将散去,而真诚就像金子,最后会闪耀人间。
我想告诫所有些创业人士:天天检讨:自己对于顾客真的的价值是什么?你能解决顾客的什么麻烦?你能超越顾客的期待吗?假如,所有些这类问题你都能一定的回答,并且经过顾客验证是成立的话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不要在刚开始就想着从顾客口袋里掏钱,由于假如你有足够多的免费顾客,付费顾客其实只不过个统计学问题。
2.细分市场,聚焦用户简单可行,迅速迭代是一位投资人给大家讲述的我们的投资技巧。
假如创业人士还在讲着一步到位颠覆阿里巴巴之类的天方夜谭的话,我想他已经不是需不需要吃药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强制入院治疗了。
我将如此的话可能有的过分,但只有如此才能让创业人士真的的醒来。
我非常喜欢用超级课程表,和足记来举例子,由于它足够简单,却又足够有用。
超级课程表把目的锁定在2400多万在校大学生身上,而不是8亿多的互联网+用户身上。
由于他了解一款商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要,他只能满足一类人的一类需要。
在创业最初就追求大而全是完全不现实的想法。
瞄准2400大学生之后,就是探寻共通需要。
由于大学生的需要多了,你不可能统统都满足,那些是最迫切的需要?那些是大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于是在回答完这两个问题之后,超级课程表应运而生。
之后的荣誉与故事,就不需要我赘述了。
超级课程表用人群属性: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士这个维度准确的定位了我们的目的顾客群,而足记的迅速爆发则来自于对人群性格的把握:虚荣者现实者。
于是这款装逼专用APP在非常短期内蹿升至苹果APPstore1、。
市场细分与商品定位是每一位创业人士都无可防止的问题。
就好似你胃口非常不错,可以吃掉两张披萨,但你也得先把披萨切成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吃。
陕西有句谚语叫做: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我喜欢有远大志向的创业人士,但你需要找到一个你最善于的细分市场,然后做你最善于的一件事情以此作为你创业的起点。
古人说过:径寸之木,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也就是说一块一寸长的小木头,天天持续的对半劈开,即便过了一万年这块木头还能再分下去。
顾客的细分则愈加的多元化了从性别上讲:顾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可以是gay,也可以是lesbian,也可以是变性人等等。
从职业上讲:顾客可以是蓝领,白领,农民工,管理者,甚至是门卫保安等等。
从年龄上讲:顾客也可以分为无数个年龄阶段。
假如让我助你继续细分,我估计一万年都不够,这还不包含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或者多个条件的细分人群。
譬如,你可以做一款针对25-30岁的,收入水平在10000元/月的,高收入农民工的社交软件当然,这只不过个例子,别当真。
至于,目的顾客的需要,那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看看马斯洛的书,网上找些资料,结合一下现实感受,相信你会找到很好的点子的。
我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年代,市场是一个大方球,当你把所有些能量和资源聚焦到目的顾客最迫切的需要上,然后像一根针一样坚决的扎进来这个市场就被引燃了。
这其实也是彼得蒂尔在《从0到1》里面讲的一个要紧原理在细分市场,做最极致的商品,飞速形成垄断,然后再找机会做商品线延伸和品牌延伸。
3.真的的壁垒是人一般常被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由于有的创业人士对于我们的创意和专利太在乎了,生怕在拿到投资之前让人模仿。
对于这种创业人士,我基本上直说一句话:祝你好运。
我相信一句话:常识不如见识你冥思苦想很多年没被解决的事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肯定已经被完美的解决了。
创业人士要有开放的心态,在你没见到足够多的牛人之前,不要以为世界上就你最牛逼。
我见过太多的创业人士,说实话,比我厉害,比我年轻,比我有钱的多得是。
我不能不认真的听他们讲。
假如你觉得保密是真的的角逐壁垒的话,那你还停留在创业初级阶段。
还有一类人是有个专利,然后信心满满的告诉我,这个商品讲怎么样怎么样颠覆整个行业,当我问他,跟目的用户交流过吗?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会告诉我,没拿到投资,还没有造出商品呢。
不过依据知识和这个细分市场的近况,我的商品改变整个行业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我不想急着给每个创业人士下结论,由于即便是最专业的投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我只不过想提醒大伙,专利技术更不是真的的角逐壁垒。
由于专利有有效期,总会被模仿的。
日本人说过一句话:模仿+改良=革新。
就像大家中国的高铁一样,大多数都是逆向工程的产物。
还记得在一个台湾电视节目里面,日本人嘲笑中国高铁是抄袭日本新干线,结果德国嘉宾坐不住了,讲了一句:你们还不是抄大家德国的。
举了这么多例子,只想说一句话,真的的壁垒是人,是团队这也是很多投资人最重视的东西。
我见过一个美国留学回来的创业小伙伴,他做了一款社交软件,然后自豪的告诉我他的这个创意将改变传统社交的固有模式,颠覆整个移动社交范围我问他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告诉我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我问他,你目前有多少顾客,他说100多个吧。
我立刻告诉他,不要再到处发你的BP了,由于你的商品没技术壁垒,其他人可以随便的模仿,假如你感觉你的创意很好,请持续的依据后台顾客数据的反馈迭代商品,不断开发更多的用户,打造在目的顾客心中的独特口碑与形象。
结果一个月过后,他的商品肯定做到了3.0版,用户数目猛涨到2万多,并且顺利的拿到了投资。
为何,由于投资人感觉这个创业人士是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人。
还有一个我最赏析的创业人士,他是个勤奋努力充满热情的人。
他是一个水果O2O品牌的开创者,他生在果农家庭,因为自由耳融目染,对于各种容易见到水果的种植和营养价值了如指掌。
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微信卖自己家里的水果,他没明确明确的商业模式,但他想帮那些认真种植果树的农民找到销路,他不想同时看到果子丰收的,也看到了乡亲们愁容满面的样子。
由于他亲眼看到了,种西瓜的农民含着泪把又大又甜的西瓜5分钱一斤卖给了批发商,看着满树的果实最后烂在树上无人过问。
他感觉有责任帮助他的父老乡亲,于是他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的人,他用了一个月卖掉了家乡150吨的橙子,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投资人的喜爱。
由于,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人,他能为父老乡亲负责,就必然会为投资人的钱负责。
如此的例子,我能讲出不少,我只想向创业人士传达一句话,所有些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会被抄袭,只有你一个人的团队才是最大的壁垒。
所以不要迷信专利,迷信创意,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全世界,服务大众。
4.投资人不会雪中送炭投资人之所以是投资人,是由于他想通过投资获得回报。
假如你想告诉投资人,只须拿到投资你就能做出非常不错的商品,创立伟大的公司,那样投资人一般会礼节性的拒绝你:小伙子,好好努力,等你拿到天使投资之后,我肯定投资你的A轮。
所有些BP,与你的演讲应该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我已经非常不错了,目前我想做的更好,你想投资吗?VC本来就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行业,那些把我们的真金白银交给你的人,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你们彼此之间的信赖的。
我的一个投资界的朋友告诉我:投资人每天都在做两件事情:后悔投错了,后悔没投。
当然,这是个笑话。
不过你也能感觉到投资人的无奈,毕竟在无数创业人士里面找到一个可靠的,并非建议容易的事情。
连鸿泰基金的俞敏洪也发火了:他觉得他收到的BP大多数都是来骗钱的,没任何诚意。
不少创业人士,喜欢那些不看数据,率性而为,慷慨大方的天使投资人,但其实在投资圈里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最可信的项目是朋友推荐的项目。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看多太多离谱的项目和开创者了。
还记得洋码头的开创者筹资成功之后对没投资他们的今日资本的徐欣隔空喊的一句话吗今天,大家涨价了!不是所有些创业人士都有如此的机会,出这一口恶气。
我也不期望创业人士以如此的心态来面对投资人。
由于投资人也是人,大家用我们的知识,跳出是非与好恶,客观的看我们的创业投资项目,问问自己:大家的商品目前有几天使顾客了,大家商品用频率,用人群都有哪些特征,那些是忠诚顾客,那些是边缘顾客,那些是核心顾客,假如你连这类数据都没的话,基本上投资人在你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由于这类数据,是你可以做的更好的要紧依据。
我不不承认,有不少创业人士光凭一纸BP就拿到了天使投资。
毕竟现阶段还是人傻钱多的创业黄金年代。
但企业的将来在哪儿,投资人的利益怎么样保证,这是需要大家所有创业人士摸着良心去想的问题。
把投资人当成你的朋友,助你自己成功,更要帮投资人赚钱,不要想着用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完美故事来忽悠投资人,投资人都不傻,等你签完TS你就会发现:这类老江湖可不是吃素的。
5.创意诚可贵,需要更要紧20年前,摩托罗拉创造移动电话的时候,相信他们心里也是胆战心惊的,由于通过市场调查没人想买这个难看的大伙伙。
但20多年后的今天,哪个还离得开手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强里面作出的失败的商品数以万计,缘由非常简单,他们做商品的依据只不过市场调查。
但再完美的市场调查,只须样本空间错了就全错了。
还记得有个让人深思的笑话,讲的是二战时期美国的工程师通过对战斗机受伤部位的调查发现,战斗机最易被击中的部位是机翼和机腹,于是决定在生产战斗机的时候,对机翼和机腹重点加固,以防止敌人的防控火力对战机的伤害。
这个时候,一个战斗机中队长站了出来讲:傻子,你那些统计有哪些用,机翼和机腹中弹了还能飞回来,恰恰表明那个地方无需加固,而那些没飞回来的才是最致命的。
同样的道理,还有德国某啤酒企业的市场调查,经过调查啤酒厂决定加强高档啤酒的产量,后来经营数据一片惨淡。
当初在调查问卷上填写喜欢高端啤酒的人,只不过由于虚荣和调查问卷的奖品。
到了现在,很多做APP的创业人士,还在用过去的方法描述市场与自己优势。
以为,只须拿到钱砸到市场上,就会有渊源持续的顾客。
其实所有事物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变化。
你在满口喊着改变世界的时候,你有没注意你的顾客,你在烧钱发展市场的时候,你有没注意到顾客的潜在需要。
一款APP到底能获得多少顾客的详细情况,大家不可以估计,技术专精者可以挖掘出很多你意向不到的有用的顾客信息。
譬如顾客的地点,银行卡余额,手机里面还有其他什么APP,联系人名单,顾客职业,等等。
那些用大家商品或者服务的顾客会告诉大家怎么样改进商品,提升顾客体验。
大家应该心存感激的对待那些第一批的天用户。
大家是幸运的一代,由于大家处在一个互联网+年代,大家有机会可以和顾客充分的互动,知道顾客的需要。
大家再也不需要去找一堆不相干的人干什么没用的调查问卷了,由于,大家可以通过对顾客用数据的关联性与因果的剖析,可以告诉大家最准确的目的群体是那一类人,他们所处的地方,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等。
然后再依据这种类型的人群的需要与潜在需要来不断改进大家的商品,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由于有了顾客用数据的详细剖析,360可以做手机,乐视可以做电视或者电动汽车。
所以,我不喜欢一类创业人士,由于他们不是创意的生产者,他们只不过数据的搬运工。
请大伙谨记:不要讲宏观市场怎么样怎么样,那个跟你没半毛钱关系。
有空看看《精益创业》或者《创业人士手册》,他们会对你说最好的商品改进建议都源于创业人士走出办公室,与忠诚顾客的深度交流!6.知道你的角逐对手或许是我接触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太多了,我所接触的创业人士不少对于自己所处的市场和角逐者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
市场如战场,是战场就需要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
假如光凭一腔热血就调出战壕与对手火拼,那早晚是要变成炮灰的。
不少创业人士得意于我们的创意,告诉我,他的商品没角逐对手。
我会反问他,你的商品满足顾客的什么需要?等他回答完我的问题之后,我会再问一句,去网上查一查你刚刚说的顾客需要与关键词。
最好不要把BAT等巨头当成你的角逐对手,由于你干不过人家的。
找到三个或者以上的角逐对手的商品,然后仔细的研究,从每个方面知道对手的进步状况,这是你研发商品,发展市场的要紧参考。
余世维说过: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你的角逐对手会对你说。
马云说过:心中无敌者,无敌于天下。
把角逐对手的存在当成训练我们的磨刀石,你才能走的更快。
由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出来,真的的与众不同的商品是没有的,他们只不过在借鉴和改进中多走了一步而已。
以前认识一位寺庙的主持,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你不是你。
当时,年幼无知没理解。
目前想想,现在的我内心里有多少好主意是创业人士给予的,有多少思想是从诸子百家哪儿学来的,有多少是我看过的书里面的,有多少是从同事上司朋友哪儿听来的除去这类,可能我真的一无所知吧。